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论文 > “组织者”如何组织?(一数袁丽君 撰写)

“组织者”如何组织?(一数袁丽君 撰写)

2014年06月17日 17:52:02 访问量:492

大英县蓬莱镇小学校   袁丽君     139****6288   小学   数学

摘要  新课改理念指引下的课堂已由传统的讲授课堂向生成性课堂过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而教学形式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对我们“课堂教学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做好这一项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教学活动呢?常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就成了我们探讨和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  组织者     组织

 

在新课改的沐浴和洗礼下,课堂教学了,了。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自觉地在践行着“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态.我认为组织教学不仅包括常规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也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教学应是一项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相关活动,也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活动。

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顺应学生心理需要

(一)抓好常规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受用一生。”抓好课堂常规教育,是有效实施组织教学的基础。

1.课前准备的训练。比如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师,学生起立致敬,教师要还礼;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课间不仅要把上一堂课的书,文具收拾好,而且要把下一堂课的书准备好才能出教室。尽管课前也指导过孩子如何做课前准备,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课音乐响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坐好。这时,不要急着上课,而是要有意识地走到动作慢的同学身边,督促其快速地作好准备。等学生全部准备好,坐端正,再和学生行礼。只有学生的心思放在课堂上了,才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开展,不打无准备之战。

2.听课习惯的训练。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再精彩的讲解或回答没有忠实的听众,那也是一种失败。可见听课习惯的训练可以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所以课堂上我们要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我们的学生上课时,他们在干什么?尽量的不白讲。关注当教师讲解,提问时,学生是否在认真,积极地思维?关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其它同学是否在认真倾听和思考? 在教学中也常遇到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干扰教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最好不中断教学去批评、指责违反纪律的学生,因为这样做本身就是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新因素。最好结合教学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抽生回答问题,并给予适时的评价。既达到激励学生改进错误而又不“失面子”的目的。如果有时遇到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倦怠了,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适时地穿插一些相关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情绪。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位置》这一内容时,我观察到孩子们学得比较累,感觉比较枯燥了,我就和颜悦色地说:“孩子们,想运动运动吗?”孩子们听到数学课上也可以玩,眼睛一下就亮了。“站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前跳跳,后跳跳,左跳跳,右跳跳,转转左肩,转转右肩……再来一次……”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其它的一些活动。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气氛,也能在活动中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3.作业习惯。作业总体要求:独立完成,不抄袭,不拖拉。作业要有一定的激励方式促其不断进步。对书写是否清晰,工整,规范?作业质量高不高?格式是不是正确?是否用时过长?作业是否及时改错等等都应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作业拖拉的同学可采用记时的方式帮助其进步。总之,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向“高效”不断靠近。奖励的方式可采用加分,奖励贴等。连续得奖到一定程度可换奖品。一支笔,一个本子都是对孩子的鼓励和肯定。老师的话要说到做到,并且要坚持,学生的良好习惯在我们的坚持里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

4.积极发言的习惯。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即使学生的表达离我们期望的答案有距离或者是学生回答错了,也应给予他们说出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当孩子答错了,我们常采取的策略是——“请你再想想!”;或者让其它孩子回答,回头再让回答错误的那个孩子:“你能照他的样子再说说吗?”。当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孩子的回答比较接近准确答案时,可给一些鼓励或者暗示。切忌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只要孩子在听,敢于回答,勇于回答,对某个事情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说明他们在积极思维,总比没思想,不在状态好。

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景奠定基础。

(二)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起直接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清楚,准确、精炼、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1.积极,富有正能量的语言引导,诱惑学生。

积极,富有正能量的语言更切合小朋友心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时,我都会这样说: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师真喜欢!其他孩子一听,马上也会坐坐好。这句话还能迁移成某某读得真响亮,听得真认真,观察得真仔细,写得真漂亮,说得真完整等等。而有时,孩子为了抢发言,都会发出恩!恩!我!我!等声音,这时,我马上说:我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学生马上坐好了。我请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回答。学生站起来,会回答得很响亮。其实孩子都有一种攀比心理,用这种富有正能量的语言来提醒孩子,百试百灵。可能没被抽到的同学会有一些失望,新课标指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同学们都还想说,那请把你的相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我们尽可能地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老师长期规范和引导,孩子也会成为好“老师”。我们班一个孩子带领其它同学早读时,他也会像模像样的要求其它同学“请你把话说完整”。

2.抑扬顿挫的语言吸引学生。

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和停顿等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时突然的停顿或降低声音,有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假如你声音太大,那么就给学生造成窃窃私语的可乘之机;如果你说话单调无味,缺乏必要的声调变化,就容易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引起学生瞌睡或注意力的旁移。新课标指出:儿童学能听懂的数学。如教学钟表的认识时:“钟面上两兄弟,矮矮的胖胖的是大哥,它的名字叫时针。长长的瘦瘦的是弟弟,它的名字叫分针。”这句话中的重点词如“两,矮矮的,胖胖的,时针,长长的,瘦瘦的,分针”要重读,慢读,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语言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于情境,学生学得更有兴趣一些。

3.肢体语言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肢体语言运用得当,有助于教师搞好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魅力。不难想象,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眼神冷漠呆滞,身姿僵硬木然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难以调动起来。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试想这样的一堂课其教学效果能有多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成为口头语言及书面语音的有效补充及辅助。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主要有表情及动作两个方面。我们的脸部可以在大脑的驱使下做出喜、怒、哀、乐等情态变化。其中,眼神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了。人们常说:某人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还有“眼睛是心理的查看之说。”其意思即:运用眼神帮助我们传情达意,让别人从眼神中获知我们的所思所感。课堂上,教师的眼神犹是如此,常常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个别学生淘气影响课堂纪律了,如果当众批评,势必打断我们本来流利顺畅的教学活动,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可能使整个课堂教学组织纪律更为混乱。此时,我们可以递一个责备的眼神过去,让他明白老师的不满,愧意顿生而有所收敛;对于问题回答得漂亮的学生,赞叹嘉许的目光配以微笑,自然有魔力般的作用——使学生信心倍增,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用亲切柔和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既能看清课堂全景,又仿佛告诉学生:“我在注意并关心着你们每一个人。”这使学生不至于产生被忽略的沮丧感……用眼睛“说话”,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肢体语言方式,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眼神,能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除了表情以外,动作也是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手势和身势两种。手势也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肢体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手掌向上抬,示意学生起立或表示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答题;手掌侧立,用力下切,表示斩钉截铁的态度;双手虚按,表示要求中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指着板书勾画圈点,能帮助学生从中捕获信息、抓住重点。总之,随着教师手势的一起一落、一挥一晃,带动的是整个课堂的气氛,让课堂不显得呆板单一,使学生不因索然无味而情绪低落。

其次教师如果身势挺直、抬头挺胸,自然给学生精神饱满、昂扬向上的印象,无形之中学生就受到了感染,觉得精神振奋。这样的状态,正是我们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所需的。与之相反,如果教师含胸曲背、随意晃荡,学生就会感到老师无精打采或态度不认真。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昏昏欲睡、东倒西歪也就在所难免了。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好好驾驭自己的动作、表情,将他们协调统一起来,灵活地运用,让肢体语言真正成为教师提高教学魅力的法宝。

二、设计优质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过程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说好的纪律也来自于适合的教学设计。因此,采取有效策略,设计优质教学过程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

(一)教材策略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可能有时我们会抱怨:“现在的教材还没有老教材好教。以前的教材知识点明确,我们知道怎么教,孩子们也知道怎么学。现在的开放式教材例题很简单,但作业涉及到的知识又特别多,真不好把握。”我认为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灵活地创造地使用教材。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便于大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好好研读课标,在研究学生的前提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的使用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改进加工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有明显的局限性。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的进行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有的老师提议把粉笔捆在一起便于演示。而我在想:“怎样让学生更清楚又直观并且很快数出1120各数呢?”于是还没上课我就来到教室,准备和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总有一些同学后进教室,我就有意识地抓了11只“小鸡”站在讲台上,问同学们:“今天老鹰要美美地饱餐一顿,请同学们帮忙数一数,老鹰捉到几只小鸡呢?看谁数得快?”这时孩子们一般会一个一个地数。(11个)能不能数得更快一点呢?有同学想到22个的数,其它同学受到启示,还可以3个,4个,5个地数。数的过程由单一走向多样。老师想到一个办法比你们数得都快:这时我把十个孩子用绳子捆在一起。剩下一个孩子。“这下你能看一下就知道是多少只小鸡了吗?11的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接着再捉小鸡,再数,再说,最后又凑成10个时,就用绳子又捆成一捆。“现在有几个十了?”“两个十就是20”。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这样的设计学生成了教具,它就在我们身边。不仅便于其它同学观察,思考。并且大部分的同学都参与了活动,学生学得很有兴趣。

2丰富教材。教学《9加几》时,教材只呈现了94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补充写一写9加其它数的情况。让学生学会按顺序排列算式,并做到学一而反三。

3开放教材。把握教材,开放延伸在新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已经不能简单机械地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实现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等等。如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通过这一素材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对此素材进行改进。每人分别准备成倍数关系的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这一变静为动的举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生1:先量出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生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个记号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生3:把红纸条和绿纸条折成长度一样的,然后展开就可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这种有效的教材开发,以动促思的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教材不能穷尽所有。我们在改造学习材料时,要紧扣课标,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不同学习材料,视学生的基础事实灵活变通地选择合适材料加工运用,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好二度开发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也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让我们的教学拓展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尽管课改行至今天达十余年之久,但现实教学中,考虑“教”胜过考虑“学”的还是偏多。过中因素很多且不说。但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不能停止对教法与学法的思考与研究。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寻找一个最佳契合点,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有“乐”学的体验,而且达到“会学”的目的。那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就是一条重要途径。课改的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洋思中学模式,渡浪口中学模式,先学后教等等。当然这些模式都离不开课改的核心理念: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从而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摒弃传统的“以教为主”,从而“变教为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构成的。如果教师“教”的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可以称之为“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并且贯穿始终,学生的活动是伴随着教师“教”的活动而出现的,处于被动和被约束的状态,缺少自发性,自主性和自由性。所谓“变教为学”就是把“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把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改变为学生自主或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始终。这种教与学的易位追求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受到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以学为主”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方式呈现的。比如“直线,线段,射线”的教学,就可以设计如下四项教学活动:查字典并记录每个字的意思(直,段,射)。根据字典的解释,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一条线段。与同伴说说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共同之处与区别。想想成语“一望无际”,日常用语“一直走”与今天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这四项学习活动的行为动作分别是“查字典并记录”“画出”“说说”和“想想”,动作的主体是学生。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围绕这四项学习活动展开,期间学生可以自发地提出问题,自主地操作思考,自由地交流分享。通过这些活动期望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共同特征“直”的含义,同时理解直线和射线“无线延伸”的含义,并且学会使用直尺画出线段。

   “变教为学”的备课应当想什么?对应“以教为主”课堂教学的备课方式自然是“备教为主”,就是把备课过程中思考的内容定位于“教师应当说什么和做什么”,期望把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准确,全面地讲清,讲顺。“变教为学”需要改变这种备课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把主要思考的内容定位于学生应当学什么和怎样学,也就是要确定学生应当学习的学习内容和设计学生应当经历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的确定要准确,精练,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可行,可效。如果把起点,活动和目标理解为一个学习过程的三要素,那么学习内容是绩穿始终并且蕴含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起点——活动——活动——目标。那么如何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抓住知识本质;抓住关联内容;设计活动多边链条。如教学《9加几》可设计如下活动:1,比一比(计算10加几,要求计算又好以快)2,试一试:计算94(接着数,凑十法,体会转化思想)3,借一借。儿童学听得懂的数学。(伙伴互助学习9加几的其它情况)4,手指操(学数与形结合的数学)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5,比一比(可小组比,个人比,和老师比谁算得快。脱离形内化为思想)6,做一做。(动静结合的课堂)

以上并不是组织教学的全部技艺。当然还包括多媒体的使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如学完10个数字后可以安排“记住父母电话号码的活动”培养学生数感。作业量比较多时安排“亲子活动”交换角色。还可以玩扑克牌活动。任意两张扑克牌,说出他们的和或差。Jq,k分别代表数字111213。字母代替数的渗透。老师的智慧是无穷大,无限量的,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的教书,育人,相信会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变教为学”从哪里做起[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编辑:何敏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大英县蓬莱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大英县蓬莱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大英县蓬莱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