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论文 > 我校的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唐礼红撰写)

我校的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唐礼红撰写)

2014年07月05日 15:12:52 访问量:328

蓬莱镇小学校 唐礼红

这几年教育界的各级各部门都在强调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无论是教育管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等,归根到底落到教师头上的就是“出人才”。为了这一目的,大量的教育专家就推出了“管理、理念、模式”等大方向的教育引领,把平民老师也推到了这个风口浪尖上,于是老师们也要探究、钻研才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淘汰。所以老师们也开始探究,怎样才能让孩子成才。老师的阵地就是三尺讲台,老师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我们的教师就只研究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新知、形成学习能力的主阵地,是教师实践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把课上好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追求。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要达到“高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我们的专家已经总结了:有效的、常态的、和谐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意义的课堂。只有具备有意义和有效率这两条标准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有价值的课堂。

我们一起来读读专家口中的高效课堂:

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

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在三个方面:效果、效率、效益。“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是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

徐翔:江苏某校长

……高效课堂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态和面貌,要警惕今是昨非的简单思想,警惕仅仅在现象或形式上的非此即彼。改教师讲为学生讲,改同向座为相向坐,改安静为言说,改坐着为站着,改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些变化本身并不能完成课改。

到底怎样才是好课呢?

好课的6个标准:学生的课堂动静结合的课堂、展示的课堂、符合流段需要的课堂、师生相生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只要是围绕“学习和学生”的课就是好课。

好的课(高效的课堂)在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力,其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老师”“教”的依赖,只有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积累“经验”,学习的过程充满生命的律动。

专家把高效课堂可以解读为: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态课堂,本质上生命课堂,是生命的对话,生命的成长。——这是哲学家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我认为内容上说的高效课堂是生命课堂:即纸质文本,生活文本,生命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答案不唯一,思维不控制,关注知识落实的同时,更加关注知识的生命活力,知识中蕴含的的意识能力和观念。——这是文学家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从环境上说高效课堂是生态课堂:师亦生,生亦师,教师在“学”中教,学生在“教”中学,每个个体的差异都得到尊重,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教育资源的享受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这是平民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事实上,客观的知识都是通过个体的建构才能被学生掌握,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更是个体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和锻炼出来的。真正的学习需要“活动”,需要交流,需要情感的激荡,这就要求课堂变“静听式”为“活动式”,变“封闭”的为“开放”的,变“独学”为“合学”,变“独断”的为“民主”的。只有这样才能创设温暖宽松,探索学习的环境,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道德与社会性的综合提高。

课堂能否成为开放的课堂、情感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地对于学生的潜能有高度的尊重和珍视,是否对学生充满信任和乐观的期待。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和尊严,才能彰显民主、平等的教育精神。

我们学校为达到“出人才”而开展的一系列的“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从学生所要获得知识层面进行分析:我们进行了“教材适应性研究”。这表面上与高效课堂无关,而实际它就像是奠基石深深地埋在地下,这是为高效所作的一切准备。

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在领导的带领下,对1—6年级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不是提倡“三讲三不讲”吗,我们就要分析哪些要讲,哪些不讲,比如:学习“人民币”这一单元,我就有很大的困惑:1元钱买东西花了3角,还剩多少钱?作为数学这个抽象的符号科学,一年级学生太难明白了,但实际生活中,拿1元钱去买东西,孩子一定知道该找回多少钱,同样的在数学领域却要孩子掌握:元与角的进率,明白单位间的互化,还要学会用抽象的数字符合来表达。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学得痛苦,让老师教得吃力。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这样处理的:由于要考试,不得不教,所以就教就讲你能明白,会做就更好,你实在不明白不会做,我也不再教,过一两年,有了生活、社会这个大课堂,你自然就会明白理解。学生学的好多知识我都这样处理,所以没感到着急,当然哦,学习成绩肯定有一定的偏差。我心里坦然,毕竟我教了。

一年级的位置与方向中关于“左、右”的教学内容,去给孩子讲,以谁为参照物,简直是天方夜谈,也许会越讲越糊涂。还要告诉小朋友是他们自己的左右,或者是图中某个人的左右,能知道这些已经相当不错了。那些图中的小动物,通常我们都是以自己来确定的。但也有争议的地方,比如一张照片:奶 ·爷· 爸。 问:爷爷的左边是(谁?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是以“爷爷|为参照物还是以看图片的人为参照物呢,这些问题我们实际处置时可以淡化。

再比如关于“时、分、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更是让学生头疼,学生已习惯了“十进制”的计数,而这是“60”进制,而且还是转圈来理解。

如此这样的教材内容还很多,其实这些在教学中都可以一代而过的,不必刻意追求。我们的教育专家又把这些生活中的数字编进了教材,那我们就改传统的教学为生活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在生活中提炼。

第二,从课堂结构方面,我们进行了127235334模式的研究。

高效课堂的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目的和方向,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说“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只有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积累“经验”,学生才能焕发学习的热情。因此,打造“高”我们就要思考:(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不高。我们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尽可能减少游离状态的学生,尽可能减少学生游离的时间。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思考度高不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动脑,完成从获取知识形成意识和能力的过渡。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达成度高不高。

学生在高效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体验知识创立的心理过程,并形成一定的意识观念。一句话就是看是否形成能力。

4)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是否愉悦。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气氛是融洽的,整个课堂在和谐氛围中进行,学生就感愉悦,就会有积极的参与兴趣,学生自然地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有了这几方面的目的,我们就思考课堂结构:自学、对学和群学,体现在127235334模式中。

知识层面:低年级127  自己学会10%  相互学会20%  老师引导学会70%

中年级235  自己学会20%  相互学会30%  老师引导学会50%

高年级334  自己学会30%  相互学会3%  老师引导学会40%

时间分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高效学习

其中高效学习就是由老师引领、分析、探讨易错、易漏、易混的地方,以及高效练习。

学习方式上:自学  对学  群学

在各种课堂模式探索中,我们最注重的是“合作小组”的建立与完善。我在本班的教学中就安排“四人一小组”,这之中要有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力强的,也要有只会做不会说的,更有成绩差的。老师布置小组内探讨研究时,有一定难度的往往是由成绩好、理解力强的担任小组长,带头引出话题,说出想法,后面的同学跟着说,这样让带头的学生觉得有成就感,不会说的学生也跟着说,就掩饰了自己的不足,也表达了“我也会说”。慢慢地,小组内就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度。

对于比较容易的,也要求小组内说一说,这时提出要求是先由组员说,最后由组长总结发言。

案例一:小组预习

案例二:小组探讨

案例三:小组复习

所以,在“235”的课堂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的建立,而且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力求到达一个形式,或者说“公式化”。虽然我们平时说“教学多法,而教无定法”,但有时也需要一个刻板的形式来强化,我相信,只有我们自己坚持,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第三,从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进行了“有效预习策略”的探究。

上期末,我校提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预习策略课题的研究。

在高效课堂中不是提到要求学生自学、对学和群学吗,

高效课堂就是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我校把“有效预习”作为自学的一个部分单独提出来训练。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阅读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作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的试、方法,预习的效果都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预习的作用: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2、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3、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4、预习有利于扭转被动的学习局面;

5、预习可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在各种课堂模式探索中我们注重学生的“有效预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学校的全体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成的预习习惯,思考和采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我们研究适合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有效预习策略。老师们根据学生学习和年级的不同要求讨论出适合的预习策略,打印后让学生熟悉并记住方法。

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会学生怎样预习”的教学实践。反复的几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怎样预习。彻底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体会了预习给学习带来的好处,从而达到自觉预习的好习惯。

最后,少不了老师对学生预习方法和预习效果的检测与督促。

为了搞好课前预习,要引导学生使用合理的预习方法,包括预习时间要选择恰当。预习方式要恰当,通常有个人独自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预习几种形式。

独自预习:对内容到达了解,掌握基础性问题。

小组合作预习:自己预习后有疑问的,能在小组讨论中与同学交流达到了解与掌握,也就是生教生。

全班性预习:对比较难的在班集体内以预习检测方式在老师引导下理解掌握。

我们各年级拟出预习策略:(略)

第四,从学生情感体验方面分析我们进行了“生活教育”实践

我常常问自己:自己的教育效果为什么不那么理想,基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还不够较“真”,当我感到把教育从目标到过程都非常认真时才是卓有成效的。我深深感到必须在教育中努力实践,以真心、真情对待孩子,这就要求体现我们的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上周听了“李镇西”专家的报告,就让我深有感触,在李老师的报告中体现了无论是作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是作为领导和老师的关系都是和谐的、平等的、生活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驾驭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孩子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这样不仅使孩子开阔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孩子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小校园大社会·经典诵读·讲故事·作文竞赛·阳光体育·春游秋游·科技创意擂台·科技小报·手工创作·科学种植·······这些生活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意义,我们对前人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要传承也要改革,并不是课改就一定摒弃以前的所有一切,也不是一定要在形式上改,我们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的安排。达到“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并应用于生活”,这就是高效课堂的目的,出人才、出好人才,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

我和我的战友们一直也在探索中,有不足的地方,请多多谅解。

 

编辑:何敏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大英县蓬莱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大英县蓬莱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大英县蓬莱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